福特電動車事業部開始反思在中國的戰略舉措。
在美國開始挑戰特斯拉的福特Mustang?MACH-E,在中國卻頗有些“叫好不叫座”。
今年8月份,福特拿下了美國電動汽車銷量的第二名,僅次于特斯拉。其中MustangMach-E銷量達3120輛,同比增長115%,而且MACH-E8月的訂單達到了創紀錄的7800多輛。此外,福特的商用電動貨車以超過90%的份額在美國市場占主導地位。
但在中國,MACH-E似乎還沒有找到感覺。過去幾個月,MACH-E的月銷量持續在400輛~800輛之間波動,門店鋪設速度也較為緩慢。
在近期的一個溝通會上,福特電動車事業部的人士直言,中美兩地市場的差異表現,讓公司內部開始反思在中國的戰略舉措。
MustangMach-E是福特轉型電動車的戰略車型。2021年?4月,Mustang?MACH-E?在中國開啟預訂,售價26.5萬元~37.9萬元。去年10月份,福特Mustang?MACH-E新增GT車型,百公里加速3.65s,售價36.99萬元起。
與接近尺寸的競爭對手相比,MACH-E的售價并不貴,比如極氪001上市時的價格是將近28萬元起售。在配置上,Mustang?MACH-E標配了6個攝像頭和17個雷達,所有智能駕駛輔助硬件全系前裝,全系標配L2級別福特Co-Pilot360智行駕駛輔助***包,包含20多項智能駕駛輔助功能。
在外資車企普遍較為落后的智能座艙方面,Mustang?MACH-E搭載了最新的SYNC+2.0智行互聯系統,接入百度生態,集成百度數據、云、地圖、語音、支付等能力。續航方面,Mach-E長續航后驅版在最新國標CLTC測試循環工況下,最大續航里程達到619公里,高性能版本GT車型的最大續航里程為492公里,在行業里面都屬于主流偏上的水平。?
但是,看起來不錯的產品力并未轉化為優異的銷量結果。在整體規模有望達到600萬輛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中,福特電馬無論是銷量還是聲量都較為微弱。
“MACH-E在美國太成功了,我們把美國成功的經驗和思維移植到中國,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問題。”上述內部人士解釋說,Mustang(野馬)在美國是福特傳奇跑車品牌,已經有將近60年的歷史,在美國耳熟能詳。公司原本以為Mustang在中國也有較大的知名度,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。
此外,中國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。其激烈程度不僅僅反映在市場上的品牌與車型數量最多,還反映在產品與技術迭代、用戶權益等服務上。比如英偉達目前最高算力的ORINX芯片,目前只在中國車企的車型上量產裝車,通過4顆ORINX芯片的使用,最高實現了超過1000TOPS的算力。戶權益方面,5年12萬公里的整車質保基本上成為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最低標準,而外資電動車不少還只是3年10萬公里的水平。
今年8月1日起,極氪為了挽回用戶口碑,以3億元的代價,為已購車用戶免費升級了高通8155芯片。這些商業上很難核算通過的支出,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屢見不鮮。而延續了海外經驗與傳統成本思維的外資車企,很難理解和認同這些做法。
“傳統燃油車基本上是‘買定離手’,后續的服務交給經銷商完成。電動車時代,則是要持續經營客戶關系。雖然外資車企意識到了,但思維和行動還沒有完全跟上。”一家外資車企的管理層人士說。
近期,福特電馬也推出了為老用戶免費升級高通8155芯片的服務。福特表示,本次免費升級旨在通過更強的算力平臺和持續的軟件優化?OTA,為用戶帶來更優秀的智能座艙體驗。相比現款所配備的高通驍龍820A芯片,高通驍龍8155芯片的CPU計算能力提升3倍,GPU計算能力提升5倍。
記者了解到,免費升級8155芯片硬件和配套軟件,在福特內部存在較大挑戰。但這個舉措能夠歷經阻力出臺,也反映出福特重新審視中國市場以及求變的決心。
在諸多外資車型中,MACH-E稱得上是最有機會成功的車型,它擁有“野馬”品牌的性能背書,源自于福特全新的高性能純電動平臺,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系統可圈可點,造型風格也更貼近用戶對未來感和科幻感的需求。但是福特電馬如果渴望更大的成功,需要更進一步的轉變思維,理解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的用戶需求和游戲規則。